各鄉(鎮)人民政府、街道辦事處,縣直有關單位:
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曲靖現場辦公會及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印發的《曲靖市建設先進制造基地實施方案》精神,把羅平建設成為先進制造基地,結合羅平實際,草擬本實施方案?,F將方案初稿印發大家征求意見,請各鄉鎮(街道)、縣直有關單位于2022年3月8日(星期二)17:00前將修改意見反饋至縣工信商科局(聯系人:陸鋒,聯系電話:8212210,郵箱:lpgxjbgs@126.com),逾期未反饋視為無意見。
附件:羅平縣建設先進制造基地實施方案(討論稿)
羅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
2022年3月7日
羅平縣建設先進制造基地實施方案
(討論稿)
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曲靖現場辦公會及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《曲靖市建設先進制造基地實施方案》的通知(曲發〔2021〕27 號)精神,把羅平建設成為先進制造基地,結合實際,制定本實施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及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,以及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及市委、市政府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,立足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融入新發展格局,搶抓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機遇,依托羅平制造業體系優勢、規模優勢和部分行業先發優勢,不斷吸收電子信息、計算機、機械、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,并將這些先進制造技術綜合應用于制造業產品的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在線檢測、營銷服務和管理的全過程,實現優質、高效、低耗、清潔、靈活生產,即實現信息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柔性化、生態化生產,實施傳統支柱產業提質增效、新興產業集群發展、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,強化制造業補鏈提升、強鏈突破、延鏈融合,推動制造業由要素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,加快構建“百億先進制造業產業支撐”的現代產業體系,將羅平打造成為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的先進制造基地,注入強大動力、提供有力支撐。
(二)基本原則
——堅持創新發展。把創新擺在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的核心位置,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、技術創新、產品創新、業態創新、組織創新、管理創新,推動制造業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。
——堅持開放發展。把開放合作作為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的重要途徑,深度融入“大循環、雙循環”價值鏈、產業鏈、供應鏈,加強與珠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產業發展協作,形成全方位、多層次、多元化的開放發展新格局。
——堅持綠色發展。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的關鍵著力點,統籌好產業發展和低碳轉型,把新發展理念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,為實現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提供有力支撐。
——堅持數字化發展。把數字化作為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的重要抓手,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、數字化思維,構建制造業數字治理體系,賦能高質量發展、競爭力提升。
(三)發展目標
到2025年,全縣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穩步提升,產業結構、產業層次、空間布局持續優化,基本建成先進制造基地。
——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。到2025年,全縣先進制造業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10戶以上,全縣先進制造業總產值超345億元,培育市級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以上。
——產業結構取得新突破。到2025年,全縣先進制造業結構更加合理,主導產業支撐有力、優勢產業活力迸發、新興產業比重提升,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0%以上,有色金屬、黑色金屬精深加工2個產業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%以上。
——產業基礎實現新提升。到2025年,全縣先進制造業基本進入中高端行列,工藝裝備、核心技術等基礎能力全市領先;研發投入持續增長,創新能力不斷提高,規模以上制造業R&D 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%以上,累計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家5以上。
——綠色發展達到新水平。到2025年,全縣綠色制造體系更加完善,綠色產業結構基本形成,先進制造業能耗總量保持在合理水平,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。建成省級綠色工廠1戶以上、綠色供應鏈1個以上、省級綠色園區1個,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0%以上。
二、主要任務
(一)打造百億級生物資源加工業。生物資源加工重點是堅持組織化、規?;?、市場化方向,優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,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。做精做強以小黃姜、油菜籽、豆制品、魔芋、生豬、牛羊、禽類、白酒、飲料、中藥材等為重點的特色優勢產業,促進農產品終端精深加工。堅持園區化、專業化、集約化發展方向,按照“大產業+新主體+新平臺”發展模式和“科研+種養+加工+流通”全產業鏈發展思路,支持引導各類專業化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,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,做大做優綠色食品產業,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產品多層次、多環節轉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產業鏈。重點推進小黃姜精深加工產業園、羅平縣冷鏈物流、老廠酒集群產業、羅平生豬及牛羊屠宰及分割加工、魔芋食品深加工產業園、中藥飲片產業園等項目建設,到2025年,生物資源加工產業力爭實現產值160億元以上,其中生姜產業年總產值50億元,油脂產業年總產值25億元,蜂蜜產業年總產值10億元,酒產業到2025年,力爭全縣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年產白酒5萬噸(玉米酒2萬噸,高粱酒3萬噸),年總產值10億元。以蔬菜、生豬及牛羊屠宰分割冷鏈物流產業,年總產值35億元以上、魔芋、稻米、玉米、薏仁、馬鈴薯、熱區水果、反季蔬菜、調料、中藥材為原料的其他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總產值30億元。
(二)打造八十億級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。緊抓“新基建”快速發展機遇,按照“裝備先進、產品多元、布局合理”的思路,以產業數字化為突破口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,加快運用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,改造提升有色金屬傳統產業。依托羅平鋅電,大力引進熱鍍鋅合金、壓鑄鋅合金、超細鋅粉等下游制品項目,延伸有色金屬產業鏈條,推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。把羅平有色金屬產業向下游延伸,加大對交通防護設施,風機、太陽能等裝備,引水管網設施,合金彩鋼瓦,民用輕鋼建筑,電力設施等合金材料的開發應用。到2025年,力爭實現產值85億元以上。其中電解鋅產業:發揮好羅平鋅電12萬噸電解鋅產能,滿負荷生產,附帶生產1萬噸超細鋅粉及300噸鎘、5噸鍺、10噸銀,產業規模達25億元;鋅合金產業:根據市場需求狀況,生產不同特性的合金產品,產業規模達20億元;以鋅合金為原料的金屬型材加工業,如高鋁鋅合金、壓鑄鋅合金型材等,產業規模達20億元;以合金為原料的加工制造業,如汽車的零部件、五金產品、玩具、衛浴潔具等產品,產業規模達20億元。
(三)打造五十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及智能裝備制造業。以高端、低碳、綠色、生態為發展導向,依托羅平縣產業園區電子產業園和裝備產業園,加強企業與高校、科研院所互動協作,構建開放型的合作生態,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及裝備制造業擴大規模、提質增效,打造具有產品競爭特色優勢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、特種車輛智慧制造基地、風機組件制造等項目。到2025 年,力爭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。
(四)打造三十億級鐵合金深加工產業。鐵合金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。加快高端關鍵鐵合金材料開發,提升一鐵合金為原料,特種鋼等高端用鋼。圍繞工業、生活、醫療器械等領域,開發新型合金鋼下游系列產品,延伸布局下游產業鏈。重點推進4x33000KVA鐵合金礦熱爐新建項目。到2025 年,鐵合金產業力爭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。
(五)打造二十億級綠色建材產業。開發生產新型綠色建材和綠色裝飾材料,促進建筑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,做大綠色建材。到2025年,建材業產值力爭實現20億元以上。
三、重點措施
(一)提升園區承載能力。持續推進工業園區三年行動,推動園區轉型提升,全面完成園區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,推進羅平產業園區“縣區合一”管理體制改革,力爭“十四五”期間全縣開發區投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億元以上,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,確保園區全部實現“五通一平”、園區動態收儲500畝以上“熟地”,全方位提升園區承載能力。
(二)加大招商引資力度。全面落實“大招商”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產業招商專班作用,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延鏈開展精準招商,完善重點招商區域、重點招商企業“兩個清單”,強化“一把手”招商、專班招商、市場化招商,加快引進一批支撐帶動強的重大項目、能級水平高的重點企業。加強與長江、珠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產業發展協作,與東部沿海地區建立產業轉移結對關系,建設一批產業轉移集中承接地,更好承接東部地區產業鏈整體轉移、關聯產業協同轉移。
(三)加快重點項目建設。牢固樹立“抓項目就是抓產業、抓產業必須抓項目”理念,深入實施項目統籌推進“三項制度”,圍繞支撐項目清單,按照“項目責任化、推進節點化”要求,建立項目“問題清單”“責任清單”,把措施和責任細化落實到每一個環節、每一個時間節點,采取時間倒排、任務倒逼、責任倒查等方式,推動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有效解決,形成“開工一批、在建一批、竣工一批、投產一批、儲備一批”梯次推進的良好格局。
(四)培育壯大市場主體。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企業在規模、品牌、市場競爭等方面的優勢和影響力,打通供需銜接,整合行業資源,打造一批擁有全國性、行業性知名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。建立“中小微企業培育庫”,實施“專精特新”培育、轉型升級培育、協作配套培育、創新研發培育、上市培育五大工程,推動規上先進制造企業建立研發機構,鼓勵有條件的科創型企業參與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制定,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。支持行業領軍企業聯合舉辦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大型研討會、高峰論壇,提高產業集群知名度、提升產業發展吸引力。
(五)強化產業技術創新。鼓勵支持先進制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、知名高校建立“企業+專業+產業”的產學研用合作平臺,開展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,推進關鍵技術與工藝、關鍵零部件等協同攻關。落實國家工業強基工程,針對技術基礎、核心基礎零部件、先進基礎工藝、關鍵基礎材料等方面的薄弱問題,依托制造業技術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等重點平臺和骨干企業實施技術攻關,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化、高級化。
建立“技術—產品—企業—產業鏈—產業集群”全鏈條培育機
制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,實現迭代應用。
(六)全面推動數字賦能。分行業、分層次、分環節、分步驟開展數字化制造應用普及,加快羅平鋅電數字化改造,到2025年,全縣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0%以上。推動5G 網絡率先在工業園區、先進裝備制造領域試點應用,打造1個以上5G 行業示范應用標桿。鼓勵先進制造企業帶頭開展智能工廠建設、數字車間改造,推動制造過程、裝備、產品智能升級,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實施智能化升級,打造1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標桿企業。
(七)加快推進融合發展。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,鼓勵引導先進制造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延,提高前端研發、后端服務能力和工業設計水平,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、左右端擴展,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,發展產品研發設計、供應鏈采購與管理、倉儲物流、檢驗檢測、技術服務、產品營銷及售后服務等新業態。推動先進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有機融合,健全金融機構評價激勵機制,加強先進制造業發展融資支持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強化組織領導。充分發揮先進制造基地建設專項工作組作用,建立健全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,實行“月通報、季研究”制度,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,推動重大項目建設、重要政策落地、重點工作落實。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職責,細化配套措施,分年度制定行動計劃,落實年度任務、進度安排、責任分工、保障機制和政策措施,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。
(二)抓實要素保障。按照“要素保障跟著項目走”的原則,加大要素統籌力度,做到土地、林地、能耗、環境容量、資金、營商環境等資源要素優先向重點項目傾斜,集中有限資源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。積極爭取國家、省專項資金支持,設立產業發展基金,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,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產業發展。加大新興產業能耗指標保障力度,積極爭取將綠色鋁、鐵合金等產業納入全市能耗指標予以統籌。研究制定支持企業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,提高先進制造基地建設人才供給適配度。
(三)優化營商環境。積極爭取國家、省有關政策支持,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措施,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。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,著力破除制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推動“非禁即入”普遍落實。全面實施“權力清單”制度,切實做到“清單之外無審批”,堅持對新業態、新模式按包容審慎的原則進行監管。
(四)加強督導考核。縣委督查室、縣政府督查室要將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納入督查督辦重點內容,加強跟蹤督辦,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。由縣綜合考核辦牽頭,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等單位配合,研究建立先進制造基地建設考核評價體系,嚴格考核評價,強化結果運用。
附件:羅平縣建設先進制造基地重點任務分工表
附件 |
|
|
|
|
|
羅平縣建設先進制造基地重點任務分工表 |
|
|
|
|
|
|
序號 | 工作任務 |
| 主要措施 | 牽頭單位 | 責任單位 |
一 | 主要任務 | (一)打造百億級生物資源加工業 | 依托小黃姜、油菜籽、豆制品、魔芋、生豬、牛羊、禽類、白酒、飲料、中藥材等為重點的特色優勢產業,促進農產品終端精深加工。重點推進小黃姜精深加工產業園、羅平縣冷鏈物流、老廠酒集群產業、羅平生豬及牛羊屠宰及分割加工、魔芋食品深加工產業園、中藥飲片產業園等項目建設,到2025年,生物資源加工產業力爭實現產值160億元以上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(二)打造八十億級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 | 緊抓“新基建”快速發展機遇,改造提升有色金屬傳統產業。依托羅平鋅電,大力引進熱鍍鋅合金、壓鑄鋅合金、超細鋅粉等下游制品項目,延伸有色金屬產業鏈條,推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,到2025年,力爭實現產值85億元以上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(三)打造五十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及智能裝備制造業 | 依托羅平縣產業園區電子產業園和裝備產業園,打造具有產品競爭特色優勢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、特種車輛智慧制造基地、風機組件制造等項目。到2025 年,力爭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(四)打造三十億級鐵合金深加工產業 | 加快高端關鍵鐵合金材料開發,提升一鐵合金為原料,特種鋼等高端用鋼。圍繞工業、生活、醫療器械等領域,開發新型合金鋼下游系列產品,延伸布局下游產業鏈。重點推進4x33000KVA鐵合金礦熱爐新建項目。到2025 年,鐵合金產業力爭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(五)打造二十億級綠色建材產業 | 開發生產新型綠色建材和綠色裝飾材料,促進建筑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,做大綠色建材。到2025年,建材業產值力爭實現20億元以上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二 | 重點措施 | (一)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| 持續推進工業園區三年行動,推動園區轉型提升,全面完成園區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| 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推進羅平產業園區“縣區合一”管理體制改革。 | 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力爭“十四五”期間全縣開發區投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億元以上,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,確保園區全部實現“五通一平”、園區動態收儲500畝以上“熟地”,全方位提升園區承載能力。 | 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二)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| 全面落實“大招商”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產業招商專班作用,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延鏈開展精準招商,完善重點招商區域、重點招商企業“兩個清單”,強化“一把手”招商、專班招商、市場化招商,加快引進一批支撐帶動強的重大項目、能級水平高的重點企業。加強與長江、珠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產業發展協作,與東部沿海地區建立產業轉移結對關系,建設一批產業轉移集中承接地,更好承接東部地區產業鏈整體轉移、關聯產業協同轉移。 | 縣投資促進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三)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| 牢固樹立“抓項目就是抓產業、抓產業必須抓項目”理念,圍繞支撐項目清單,按照“項目責任化、推進節點化”要求,建立項目“問題清單”、“責任清單”,把措施和責任細化落實到每一個環節、每一個時間節點,采取時間倒排、任務倒逼、責任倒查等方式,推動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有效解決,形成“開工一批、在建一批、竣工一批、投產一批、儲備一批”梯次推進的良好格局。 | 縣發展和改革局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四)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| 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企業在規模、品牌、市場競爭等方面的優勢和影響力,打通供需銜接,整合行業資源,打造一批擁有全省性、行業性知名品牌的企業集團。鼓勵有條件的科創型企業參與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制定,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,推動規上先進制造企業建立研發機構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建立“中小微企業培育庫”,實施“專精特新”培育、轉型升級培育、協作配套培育、創新研發培育、上市培育五大工程。支持行業領軍企業聯合舉辦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大型研討會、高峰論壇,提高產業集群知名度、提升產業發展吸引力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縣金融辦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五)強化產業技術創新 | 鼓勵支持先進制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、知名高校建立“企業+專業+產業”的產學研用合作平臺,開展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,推進關鍵技術與工藝、關鍵零部件等協同攻關。落實國家工業強基工程,針對技術基礎、核心基礎零部件、先進基礎工藝、關鍵基礎材料等方面的薄弱問題,依托制造業技術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等重點平臺和骨干企業實施技術攻關,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化、高級化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建立“技術—產品—企業—產業鏈—產業集群”全鏈條培育機制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,實現迭代應用。 | 縣發展和改革局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投資促進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六)全面推動數字賦能 | 分行業、分層次、分環節、分步驟開展數字化制造應用普及,加快羅平鋅電數字化改造,到2025年,全縣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0%以上。推動5G 網絡率先在工業園區、先進裝備制造領域試點應用,打造1個以上5G 行業示范應用標桿。鼓勵先進制造企業帶頭開展智能工廠建設、數字車間改造,推動制造過程、裝備、產品智能升級,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實施智能化升級,打造1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標桿企業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七)加快推進融合發展 | 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,鼓勵引導先進制造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延,提高前端研發、后端服務能力和工業設計水平,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、左右端擴展,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,發展產品研發設計、供應鏈采購與管理、倉儲物流、檢驗檢測、技術服務、產品營銷及售后服務等新業態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推動先進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有機融合,健全金融機構評價激勵機制,加強先進制造業發展融資支持。 | 縣金融辦 | 人行羅平縣支行 |
三 | 保障 措施 | (一)強化組織領導 | 充分發揮先進制造基地建設專項工作組作用,建立健全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,實行“月通報、季研究”制度,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,推動重大項目建設、重要政策落地、重點工作落實。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職責,細化配套措施,分年度制定行動計劃,落實年度任務、進度安排、責任分工、保障機制和政策措施,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。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投資促進局 |
(二)抓實要素保障 | 按照“要素保障跟著項目走”的原則,加大要素統籌力度,做到土地、林地、能耗、環境容量、資金、營商環境等資源要素優先向重點項目傾斜,集中有限資源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。 | 縣發展和改革局 | 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羅平分局、縣林業和草原局、縣金融辦、縣政務服務管理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積極爭取國家、省專項資金支持,設立產業發展基金,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,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產業發展。 | 縣財政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金融辦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加大新興產業能耗指標保障力度,積極爭取將綠色鋁、鐵合金等產業納入全市能耗指標予以統籌。 | 縣發展和改革局 | 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研究制定支持企業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,提高先進制造基地建設人才供給適配度。 |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三)優化營商環境 | 積極爭取國家、省有關政策支持,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措施,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。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,破除制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推動“非禁即入”普遍落實。全面實施“權力清單”制度,切實做到“清單之外無審批”,堅持對新業態、新模式按包容審慎的原則進行監管。 | 縣政務服務管理局 | 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、縣財政局、縣稅務局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、臘山街道、九龍街道、羅雄街道、板橋鎮、阿崗鎮 |
(四)加強督導考核 | 縣委督查室、縣政府督查室要將先進制造基地建設納入督查督辦重點內容,加強跟蹤督辦,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。 | 縣委督查室、縣政府督查室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
由縣綜合考核辦牽頭,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等單位配合,研究建立先進制造基地建設考核評價體系,嚴格考核評價,強化結果運用。 | 縣綜合考核辦 | 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 |
|
|
|
|
|
|
|
|
|
|